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肇始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以原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为主体,并入金陵大学、复旦大学等校的教育系科,正式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百余年来,学校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成为中国师范类高校的标杆之一。
学科建设与学术实力
南京师范大学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6个学科进入A类。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并建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学科门类 | 代表性学科 | 评估等级 |
---|---|---|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 A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A- |
理学 | 地理学 | B+ |
校园环境与基础设施
学校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20万平方米。其中随园校区被誉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内有金陵女子大学旧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仙林校区作为主校区,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量逾400万册)、实验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校园内绿树成荫,融合了古典园林风格与现代建筑特色,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
人才培养特色
南京师范大学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创新“师范+非师范”协同培养模式,设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在教师教育方面,形成了“UGS”(大学-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每年接收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2000余人次,开设全英文授课专业30余个。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名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参与欧盟“伊拉斯谟+”等国际教育项目。同时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在海外建有3所孔子学院。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作为江苏省属重点高校,南京师范大学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地方政府共建南京基础教育研究院等智库平台。学校主持编纂《江苏文库》等大型文化工程,拥有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基地。其附属中学、小学等教育机构在基础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同时通过“名师工作室”等项目辐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关于南京师范大学的信息均参考学校官网及网络上信息整理,因信息可能和南京师范大学官网最新动态有差异,所有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等信息,仅供考生作为参考,想要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的考生,请登录南京师范大学官网查询,或咨询院校招办了解最新招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