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坐落于呼和浩特市,拥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两个主校区,占地面积超过3800亩。作为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以教师教育为核心,同时涵盖文、理、工、法、经济、管理、艺术等多学科门类,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历史沿革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前身是绥远省师范专科学校,1952年经国家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学院,1982年升格为内蒙古师范大学。2000年,原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70余年来,学校始终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培养了超过20万名各类人才,成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27个教学单位,开设95个本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其中,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等学科具有显著优势,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传统学科保持较强竞争力。学校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教育硕士、体育硕士等1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下表展示了部分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 级别 | 特色方向 |
---|---|---|
民族学 | 自治区重点学科 | 蒙古族历史文化 |
中国语言文学 | 博士学位授权 | 蒙古语文学 |
教育学 | 硕士学位授权 | 民族教育 |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50%,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45%。师资队伍中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50余人。学校特别注重民族师资培养,蒙古语授课教师占比达30%,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校园文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校园内常年举办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传统歌舞表演等特色活动。学校建有内蒙古民族教育博物馆、校史馆等文化设施,图书馆藏书超过300万册,其中蒙古文文献收藏量居全国高校前列。学生社团活跃,现有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各类社团120余个,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国际交流
学校与蒙古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科研合作等项目。特别在蒙古学研究领域,与蒙古国国立大学、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等机构保持密切学术往来。学校每年接收来自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500余人,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国际教育交流窗口。
办学特色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师范大学,学校始终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区域性”办学定位。在教师教育方面,构建了“UGS”协同培养模式;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设立了蒙古语授课专业群和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在服务地方方面,承担了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民族教育研究等多项任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本页面关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信息均参考学校官网及网络上信息整理,因信息可能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官网最新动态有差异,所有专业招生、录取分数线等信息,仅供考生作为参考,想要报考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考生,请登录内蒙古师范大学官网查询,或咨询院校招办了解最新招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