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同等学力申硕是怎么上课的?
来源: 延边大学 时间:2025-05-13 10:37
延边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的授课方式
延边大学作为吉林省重点高校,其同等学力申硕项目吸引了大量在职人员。为兼顾学习与工作,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灵活授课模式。以2023年春季学期为例,课程安排中约60%通过直播平台完成,剩余40%为面授,集中在周末或寒暑假。这种混合模式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降低了学生的通勤压力。
线上教学:打破时空限制
延边大学使用自主研发的"延大云课堂"平台进行线上授课。法学专业学员李明分享道:"每周三晚7点的《宪法学》直播课,教授会实时答疑,课后还能回看录像。"平台还设有讨论区,2022年数据显示,85%的学员曾通过该功能完成小组作业。技术团队会定期升级系统,去年新增的虚拟白板功能让《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公式推导更加直观。
面授课程:强化互动体验
每月至少一次的集中面授是项目亮点。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王芳提到:"解剖学实验课必须到校,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提供的教学标本让我们能实操练习。"面授通常安排在周六日,单次课时长达8小时,包含案例研讨、实验室操作等环节。2023年新启用的智慧教室配备多屏互动系统,经济学课程中的数据分析演示更加生动。
弹性学习进度管理
考虑到在职学员的差异性,学校允许自主调节学习节奏。教育学专业开设的《教育心理学》提供三种进度班:加速班(4个月)、标准班(8个月)和延长班(12个月)。教务系统显示,约70%学员选择标准班,但IT行业从业者更倾向加速班。未通过考核者可申请补修,2022年秋季学期补考通过率达92%。
实践环节的特色安排
农学专业的特色实践课要求学员提交田间管理日志。延吉市某农业合作社技术员金哲秀表示:"教授会定期到合作社现场指导草莓栽培技术。"艺术设计专业则采用"工作坊+企业参访"模式,去年与长白山文旅集团合作的包装设计项目,有3组方案被企业实际采用。
学术支持服务体系
图书馆为同等学力学员开通24小时电子资源权限,可访问CNKI等37个中外数据库。论文指导采用"双导师制",2023届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刘伟的案例研究,就是在校内导师和其任职的公司高管共同指导下完成的。每周四下午的"导师接待日"累计已解决600余人次的学术咨询。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不同于全日制研究生,考核更注重实践应用。外国语学院将30%的分数占比分配给模拟商务谈判等情景考核;医学院的《临床诊断学》采用标准化病人(SP)测试。近三年数据显示,这种考核方式使学员的实操能力平均提升41%,高于传统笔试26%的提升幅度。
地域特色的融合创新
朝鲜语专业开设的《中朝翻译实务》课上,常邀请丹东口岸的资深翻译分享实战经验。旅游管理专业结合长白山旅游资源开发案例教学,2022年有学员提出的智慧景区方案被二道白河镇采纳。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