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网,学历提升平台!

出国留学

职业资格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 

智能医学工程(学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方式有哪些?

来源:   时间:2025-04-14 10:08

智能医学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上课方式概述

智能医学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医学、工程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对于在职人员而言,非全日制研究生项目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机会。不同高校的授课方式虽有差异,但普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并行的模式。例如,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每月安排一次周末集中授课(2-3天),辅以线上直播和录播课程,方便异地学生参与。

周末集中授课:平衡工作与学习

周末班是多数高校的首选方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智能医学工程硕士项目,每周六全天授课,涵盖医学影像处理、智能诊断系统等核心课程。这种模式适合本地或邻近城市的学生,既能保证工作日的职业发展,又能系统化学习。2023级学生张明(化名)提到:“周末课程强度较大,但教授会结合临床案例讲解算法设计,比如用深度学习优化CT图像分割,实用性很强。”部分院校如浙江大学还会在寒暑假增设短期集中模块,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手术机器人操作)开展实验室集训。

线上教学平台:打破地域限制

异步在线学习成为重要补充。北京大学医学部采用“学堂在线”平台提供预录课程,学生可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医学大数据分析等理论内容。同步直播课则用于小组讨论,例如通过Zoom分析某三甲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挖掘项目。据统计,2022年该校非全日制学生中,32%来自非一线城市,线上方式显著降低了通勤成本。不过,部分实验课仍需到校完成,如穿戴式医疗设备的信号采集实验,每学期需参与1-2次线下工作坊。

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部分高校创新性地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华中科技大学要求学生先通过MOOC学习基础理论,线下课时则聚焦项目实战。2023年春季学期,学生分组开发了基于AI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系统,并在协和医院进行了临床测试。这种模式尤其适合需要工程实践的课程,如《智能医疗硬件设计》。中国医科大学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开设“移动课堂”,学生可赴联影医疗等企业参观CT机智能控制系统研发流程。

弹性学制与个性化安排

考虑到在职学生的特殊性,多数院校允许延长学习年限。复旦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规定基本学制3年,最长可延至5年。学生李芳(化名)因海外出差频繁,与导师协商后调整了课题进度,最终用4年完成基于联邦学习的跨医院病理研究。部分选修课还提供暑期国际课程,如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的远程医疗专题,通过录播+线上研讨的方式完成。

行业实践与校企联合培养

实践环节通常采用弹性考核。东南大学要求学生完成至少6个月的医疗AI企业实习,可分段进行。2022级学生王磊(化名)在深圳某AI医疗初创公司参与开发肺结节检测系统,期间通过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双重指导,将实际项目转化为毕业论文课题。部分院校如天津大学还推出“周末实验室开放日”,允许学生预约使用3D打印、医学仿真等设备完成个人研究。

从具体案例可见,智能医学工程非全日制项目的授课方式正朝着更灵活、更贴合行业需求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传统周末班还是创新混合模式,核心目标都是帮助在职学生高效掌握智能医疗领域的跨学科技能。

2025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隐私保障》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联系我们 |  渝ICP备180047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