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网,学历提升平台!

出国留学

职业资格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 

哲学(学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方式有哪些?

来源:   时间:2025-04-02 18:33

哲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上课方式概述

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知识与价值的学科,其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近年来逐渐受到职场人士的青睐。与全日制不同,非全日制课程通常兼顾工作与学习需求,上课方式灵活多样。常见的模式包括周末班、集中班、网络授课以及混合制教学。不同高校根据学科特点和学员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安排,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侧重周末面授,而复旦大学则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

周末面授:平衡工作与学习的经典模式

周末班是最传统的非全日制授课方式,通常安排在周六、周日全天。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例,该校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每月集中两个周末授课,每天6-8课时,涵盖《西方哲学史》《伦理学专题》等核心课程。这种模式适合居住在一线城市的学员,2022年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约67%的哲学非全学生选择此类方式。学员李岩分享道:“周末上课虽然辛苦,但能与教授面对面讨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这种深度互动是线上课程难以替代的。”部分高校还会在学期末增加一周的集中研讨,强化学习效果。

集中授课:高强度沉浸式学习体验

部分院校采用每学期集中2-3次、每次连续7-10天的授课形式。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寒暑假集中班”便是典型代表,学员需在1月和7月到校完成《中国哲学原著选读》等课程的密集学习。2023年该校招生简章显示,这种模式吸引了42%的异地学员,尤其适合教师、公务员等有固定假期的群体。不过,连续10天每天8课时的强度也考验学习耐力,曾有学员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专题讨论中单日记录超过2万字笔记。

网络教学:技术赋能下的灵活选择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清华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异步网络课程。学员通过校内平台观看录播的《分析哲学导论》讲座,每周需完成在线测试并参与论坛讨论。数据显示,2021-2023年间,选择纯线上课程的哲学非全学生比例从18%升至29%。这种模式虽突破时空限制,但也存在挑战。曾有位学员因缺乏课堂氛围,在尼采哲学课程中三次延期提交作业,最终通过导师的定期视频辅导才跟上进度。

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协同创新

更多高校开始推行“线上自学+线下研讨”的混合模式。南京大学哲学系要求学员每月在线完成12学时理论课程,再参加周末的线下工作坊。在最近一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课程中,学员们先在虚拟课堂学习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再分组在实体课堂模拟“法兰克福学派辩论会”。该校教学评估显示,混合模式下学员的论文引用率比传统模式高出23%,但需要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特色实践环节的开展形式

除理论授课外,哲学非全项目通常包含实践教学。中山大学要求学员每年参加至少两次“哲学沙龙”,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伦理等现实议题。浙江大学则组织“哲学行走”活动,学员在导师带领下参访寺庙、博物馆,从具象场景中理解《宗教哲学》课程内容。2023年某期学员在灵隐寺的禅修体验后,自发形成了关于“顿悟与渐悟”的学术研讨小组。

考核方式的差异化设计

不同授课模式对应不同的考核机制。周末班多采用课堂展示+期末论文的形式,中央民族大学2022级学员王莉的《庄子齐物论研究》演讲曾获全院最佳展示奖。而网络课程则依赖平台数据,如中国政法大学要求学员每章节完成思维导图作业,系统自动检测学习轨迹。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非全学员均需通过严格的学位论文答辩,某高校近三年数据显示,答辩通过率维持在81%-85%之间。

选择建议与注意事项

选课前需综合考虑通勤成本、工作弹性及个人学习习惯。上海某金融机构主管赵烨曾因低估集中班的强度,导致两次缺课后被迫转班。建议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的具体安排,例如华东师范大学提供试听机会,而山东大学要求签订学习计划承诺书。部分课程如《现象学研究》需要前置知识储备,需提前与教务部门沟通课程衔接问题。

2025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隐私保障》

热招院校推荐

更多院校>
联系我们 |  渝ICP备180047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