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兼论走向混业经营的路径问题(下)-全国在职读研招生信息网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三、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选择中经济金融状况分析  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的选择必须能够适应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因而考察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对于研究金融业经营管理
在职研究生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什么是在职研究生 在职读研五种途径 招生简章 报考条件 报考流程 报名时间 学费 考试科目 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 同等学力 双证在职研究生

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制度选择——兼论走向混业经营的路径问题(下)

来源:全国在职读研招生信息网

时间:2012-09-14

  三、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选择中经济金融状况分析

  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的选择必须能够适应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因而考察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对于研究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选择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转轨经济体现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主体尚未完全市场化、较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等特点都是制约当前我国金融管理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

  1.当前我国仍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不少国有企业还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础,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为经济服务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更直接转化为国有企业服务。这一点。Ok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和资本市场融资机构中都可以得到证明。正是由于上述因素,当前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制度的选择必须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状况。

  2.金融体系发育不健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金融体系改革滞后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建立、完善起来,但金融机构的发育水平还很低。作为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实现真正的企业化经营,“四自”和“三性”原则的贯彻还不彻底,健全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还不足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中行、建行、工行股份制后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还有待观察。近几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了较大发展,但其经营行为还不规范,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金融制度的选择受到市场主体发育程度的较大限制。从金融市场体系看,当前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Ok近几年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变化来看,间接融资市场受到利率管制、社会信用状况恶化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较高的金融风险。直接融资市场(资本市场)中股票二级市场的非正常发展暗含着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约束力较强的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两个市场平均盈利率的不平衡和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收益承担主体的不对称,导致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的非正常流动。

  3.从金融风险状况分析。即使经过了银行不良贷款政策性剥离以后,当前的金融系统风险依然比较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有所下降,但下降的程度非常有限,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做大分母”实现的。另一方面,由于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漏报、瞒报的资金损失到底有多大也很难说。。Ok证券业的发展来看,违规操作屡禁不止,客观L也加大了金融风险,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尚未暴露出来,但随着其支付高潮的来临和支付压力的增大,若其资金运用 能获得足够的利润和流动性,风险的凸现也是早晚的事。

  4.金融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约束和调控经济主体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法律法规。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金融法规体系不断建立、完善起来,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法规体系不健全,某 金融业务还缺乏基本的法律规范;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细则。

  四、当前金融管理体制的现实选择按照渐进式发展的思路,金融管理体制的转变应该是一个“逐渐混业”、“事实混业”、“完全混业”的过程。我们认为,在经历了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之后,为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我国金融业基本具备了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条件,但是否在短期内实现完全混业,仍需慎重。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合格经济主体的培育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分业制通过限制商业银行资金向资本市场的流动,以保证国有经济获得必要的资金,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也许违背了金融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基于控制经济风险的需要,这样做也是必要的。

  从金融机构来看,自1 995年实行分业制以来,各金融机构已经逐渐适应新体制,经营行为越来越规范,金融市场主体的重建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金融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效逐渐显现。2005年以来,中行等几家大的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顺利上市,但上市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并建设新型的市场主体,尚待观察。除政策性原因外,当前金融风险的很多比例来源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当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还很低,监管的内容还主要集中在事后监管,尚不具有开展事中监管和事前监管的足够能力和水平。在此背景下,足否实行完全混业需要慎重研究。

  在分业制的大框架下,金融企业通过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开始寻找混业经营的突破口,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可以逐渐培育金融机构对混业经营的行为顶期和适应能力,以便有效防范政策突变带来的风险。当混业经营事实上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时,全面的完全混业制也就“水到渠成”了。

  毫无疑问,混业制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似混业制的实行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在从“逐渐混业”向“事实混业”和“完全混业”的转变过程中,应注意防范制度突变带来的政策风险。同时,从长远来看,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在于扎扎实实做好金融体制改革,重建合格的金融市场主体,提高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提高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只有这些工作做好了,未来的混业制才有实实在在的基础和实实在在的内容。

上一篇:寻租理论述评及对中国的启示(上)

下一篇: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新举措(下)

在职研究生,您是否符合报考条件?